• <track id="cr1ig"></track>
    <table id="cr1ig"></table>

  • “戰無不勝”的“尖刀班”——記省二建二十七中項目黨支部先進事跡
    作者:李智  點擊次數:4540  更新時間:2020-09-23

    “戰無不勝”的“尖刀班”

    ——記省二建二十七中項目黨支部先進事跡

    去年7月,一塊金燦燦、沉甸甸的獎牌掛在了27中項目部會議室中,上面赫然刻著七個大字“集團先進黨支部”。在這塊獎牌的背后,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?

    作為市內重點建設工程項目,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和管理隊伍經驗不足等多重壓力,為達到預期建設和盈利目標,進場之初,項目即申請成立了黨支部,迅速組建起了一支由支部領導的“紅色突擊隊”。雖然項目部僅有3名黨員,但是他們個個“身懷絕技”,在支部書記趙亮組織下,3名黨員組成了“尖刀班”,帶領項目全體職工吹響了攻堅沖鋒號,向工程建設重點工作發起總攻,“炸碉堡、攻山頭”,一次又一次地決勝施工生產任務的制高點,闖出了一條提制增效的“升值路”。

    施工生產中的征服者——六旬倔強老支書趙亮

    “沒有條件,創造條件也要上!”這是趙亮多年來的工作寫照。工程在負二層頂板澆筑時,天空突降大雪,施工受到嚴重影響。但該部分為人防工程,混凝土澆筑不能間斷,否則易出現施工冷縫,造成工程的致命傷。“書記,怎么辦?干還是停?”工長小靳問道。“不能停!”老趙目光堅毅,只斬釘截鐵地說了三個字。平時,老趙那張粗糙且布滿皺紋的臉很不起眼,但在施工中,兩只目光如炬的眼睛常常讓人心生敬畏。為確保進度質量,趙亮連夜召集人員進行研究,提出兩個解決方案:一是用鼓風機將雪“吹”出來,該方案經濟安全,但是梁柱局部不能清除到位;二是地面生火,蒸發雪水,該方案能夠完美解決質量隱患,但還存在安全方面的弊端,火堆必須專人看管。經嚴格分析,最終老趙得出結論:執行方案二。時不我待,趙亮抄起滅火器,召集項目全體人員迅速趕到負二層生火。手凍冷了,他就挨著火烤烤;腳凍麻了,他就站起來重重地跺兩下;耳朵凍疼了,就用那雙粗糙的大手捂一會兒;困了累了,他就讓大伙兒輪流回去休息,自己堅持守在現場。“書記,您年齡大了,這時間久了怕扛不住,快回去歇會吧!”工長小靳來到旁邊叮囑。“誰說的!這么些年了,我老趙怕過啥?別在這瞎嘁呼,快休息去吧!”零下十幾度的寒冬天氣,唯獨他年近6旬的老趙,一盯就是兩天一夜,直至混凝土順利澆筑完畢。這一仗,工期不但沒有拖延,反而提前了3天。

    澆筑完畢后,趙亮并沒有多作休息,又只身來到施工現場,仔細審視著接下來每一個施工環節。有人說,“老趙,你都這么大歲數了,還這么玩命干,圖個啥?”老趙并沒有把這當作一句玩笑話,嚴肅地回答:“我們是黨的人,是企業的人。無論什么時候,我們干事創業都不能忘本!”說完,他轉身又回到了現場,留下的只有那似乎彎曲而又堅實的背影。他用工作30多年來的經歷和執著,訴說著自己的答案。

    技術質量中的探索者——才高八斗的工程師種曉亮

    “施工技術,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出來。”種曉亮表示。上階段,公司組織對項目影響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合格率的因素進作了調查,發現存在臨電線路較亂、揚塵抑制不到位等問題,合格率僅為85.2%,存在一定差距。為了改善現狀,種曉亮白天在現場查找問題因素,晚上利用休息時間將信息逐條分類、匯總,把數據作進一步分析。餓了,他就啃上幾口饅頭,這樣一干就是幾個星期,原本玉樹臨風、英俊瀟灑的知識青年臉上也冒出了黑黑的胡子茬。“種哥,要這么拼嗎?累了歇歇再干,多注意身體!”技術員小李囑咐。“沒關系,盡早研究,問題就能盡快解決,工程就能更順利地進行下去!我再琢磨琢磨,你們趕緊休息。”只簡單兩句回答,種曉亮又低頭驗算起來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他沒日沒夜的努力下,一張張清晰準確的統計表和排列圖呈現在眼前,最終的數據反映出其中兩項信息累計出現頻率77.5%,幫助項目找到了“問題癥結”。

    “種哥你可真行!這下咱就能放開手腳大膽干了!”工長小靳說道。“那不行的!一定要把問題徹底解決,才能開始下一步施工,否則將會影響到后續的過程管理,也會給項目帶來成本上的損失!”另一方面,憑他淵博的學識和多年積累的技術工作經驗,為解決這一施工現場管理工作所面臨的難題,種曉亮早已著手作出計劃,組織實施了“提高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合格率”的課題研究。夜以繼日地推敲和反復策劃,最終,他帶領同事們將合格率由現在的85.2%提高到了95%。“他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,認準的事兒,肯定一頭扎下去鉆研,不出點成果,他是不會罷休的。”這就他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,也是同事們對他那種以“釘釘子精神”探索專業技術道路的最好詮釋。

    成本管控中的駕馭者——精干堅韌的材料員劉金山

    “市場考察要貨比三家,材料進場要嚴格把關。”身材消瘦但又精干利落的劉金山常常這樣介紹自己的工作秘訣。項目材料進場經常在凌晨進行,白天忙著跑市場,嚴格比對材料價格質量、馬不停蹄跟車進退材料的他,晚上還要堅持監督材料驗收、過泵、和盤點,無論多忙多累,他都堅持把工作做完,確保第二天所用的材料在前一天全部準備完畢。而面對這樣繁雜瑣碎的工作,他一干就是大半夜,同事們起夜時常?吹剿诂F場忙碌的身影。但是,即便材料管理工作量大、時間緊張,也絲毫不會影響劉金山對工作的要求和標準。每次的材料進場驗收,他都會悉數檢查,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當場如實扣減,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。在眾多的建筑材料采購、驗收環節當中,僅方木一項,他就為項目節省了30000余元。有人說他腦筋死板,可丁可卯,不會轉彎,但老劉卻笑著說:“這應該是大家對我工作的認可吧!”劉金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與他那股較真兒勁頭,換算到工程成本當中是難以估價的!

    去年2月,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劉金山家里租住的房屋,這讓他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。同事們自發為他捐款,卻被他制止了。“我不能給組織添麻煩!家里的人還好,有手有腳,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!”打那時候開始,他的干勁兒更足了。為了補貼家用,除了考察市場、進料驗收,他還兼任起了項目的炊事員。每天一大早,他就已經為項目職工們準備上了豐盛可口的飯菜。“老李這人沒有太多話,但是他為項目所做的事情我們都看在眼里,他就是個骨子里不服輸的人!”同事們說。

    生活中,他們是一群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,但在施工生產任務中,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,他們卻變成了一個個不懼艱險、奮勇殺敵、勇往直前的戰士,時刻牢記使命擔當,不計個人得失,處處沖鋒在前。在他們的奉獻和帶領下,二十七中項目部職工們更加團結,學會了迎難而上,學會了“舍我其誰”,項目部也因此真正成為了一支施工生產建設中的“鋼鐵之師”。他們,就是二十七中項目黨支部戰無不勝的“尖刀班”。(李智)

    超碰人人爱人人干人人草
  • <track id="cr1ig"></track>
    <table id="cr1ig"></table>